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內容開始

沈祖堯教授

第91屆大會 (2022)

沈祖堯教授

榮譽法學博士


讚辭:

多少年來,中文大學寬敞通明的校長會議廳內,漫天水藍,群山翠綠,秋陽夕照,溫溫煦煦,映襯著一副晚清名臣林則徐的自勉對聯,運筆起落有致,柔中有剛,是來自中大第七任校長沈祖堯教授的墨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寓意大海浩瀚,方能容納萬千川流,而更見遼闊廣博;崇山峭壁,不求寸植之被,卻益見剛毅挺拔。 那是中文大學環山抱海、志比天高的恢宏氣度,更是沈教授任內勵精為治、樹蕙滋蘭的莊嚴承諾。

沈教授懸壺濟世,術精岐黃,醫學科研,層樓獨上,他率先發明以內視鏡治療潰瘍出血,釐清幽門螺旋菌與胃潰瘍之關係,治癒頑疾,造福蒼生。及後,他帶領亞洲多國開展大腸癌篩查研究,於普查指標之確立、 致命腸癌之防禦,貢獻卓越,美國防癌基金會為此授予桂冠獎。2003 年,全港非典肺炎爆發,民生困苦;沙士煉獄,遍地哀鴻。沈教授身先士卒,痌瘝在抱,夙夜匪懈,戰勝惡疾,《時代週刊》稱許為「亞洲英雄」。桂冠學人,杏林推尊;沙士英雄,全國讚頌;沈祖堯教授於 2010 年7月獲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第七任校長,至 2017年12月卸任。任內關懷師生,推動科研,重視教育,多所建樹。

沈教授任內佳績,包括2012年領導專責小組,統籌大學學制三改四之過渡安排,俾四年制本科課程順利實施,無縫銜接。新四年制課程強調跨越學科知識,拓展海外交流,莘莘學子,同蒙恩澤。2014年,沈教授創立中大醫院,為本港首間非牟利私營醫院,並作為大學臨床研究、 醫護培訓的教研基地,全面提升中大醫學院的教研水平。

2010年,成立生命科學學院;2017年,成立全港首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由2010/11至2017/18年度,因應全球發展與社會需要,推出嶄新本科課程超過二十項,涵蓋性別研究、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運動科學、幼兒教育、生物醫學、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地球與環境科學、中國研究、環球經濟與金融等,學科發展,與時並進。沈教授任內,多所研究所相繼成立,包括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深圳研究院、天石機器人研究所等,研究範圍遍及環境、醫學、科技,多元發展,兼收並蓄。2014年在中外教育合作框架下, 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延伸中大的辦學理念與學術體制,為深圳、珠三角以至全國市民,提供優質大學教育。

沈教授任內致力推動教研發展,革故鼎新,建樹良多。然而,更為人所熟知的,是他堅拒盲目競逐大學排名,嘗言:「只要把我們最好的精力,人才和資源投放在研究和教學上,排名就不應該差到哪裏去。」誠然,興辦大學,貴在誠明,不在排名爭先;學科設立, 因應社會所需,而不當以排名為慮。明德自馨,新民存誠;沈教授任內不以大學排名自我貶損,拒絕同儕之間惡性競爭,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與世無爭,獨樹一幟。然而,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江山都上心; 沈教授愛以書法自廣,以跑步自娛。「早上六點起床, 從科學園跑往大埔,沒甚麼人,很寧靜,是沉思的好機會。」

沈教授重視科研,更重視人文傳統價值,期望大學教育「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造就世界公民。」任內身體力行,2011年推出「I•CARE博群計劃」,以「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為號,為無數中大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和服務社會的機會,俾能拓展學術視野,練就廣濶胸襟,提升世界公民意識和公民責任感,培養文化審美能力。他更多次走下台階,與萬千學生席地而坐,分享處世之道,「耐心聆聽,包容別人。」並援引蘇東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勸勉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異見紛紜,時有真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告別中大校園,沈教授轉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於醫學教研上,再上征途。 芳草萋萋,臨別依依,沈教授面書上辭別故舊:「他日我們在香港某處緩跑徑偶遇,大家也不必驚訝,因為我會常常回來。」

那該是一個春陽和煦的清晨,朝霞初綻,晨曦初現, 吐露港畔,科學園外,一襲高長的身影迎風而過,他身旁那連綿的山嶺上,兩座水塔巍然聳立,遙見故知,揖禮相敬。春雨有情,潤物無聲;芳草有知,豈能無語?主席閣下,今天讓我們共同表揚沈教授多年來對中大所作出的卓越建樹與無私奉獻,本人謹恭請主席閣下頒授榮譽法學博士銜予沈祖堯教授。

 

此讚辭由何志華教授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