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内容开始

沈祖尧教授

第91届大会 (2022)

沈祖尧教授

荣誉法学博士


赞辞:

多少年来,中文大学宽敞通明的校长会议厅内,漫天水蓝,群山翠绿,秋阳夕照,温温煦煦,映衬着一副晚清名臣林则徐的自勉对联,运笔起落有致,柔中有刚,是来自中大第七任校长沈祖尧教授的墨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大海浩瀚,方能容纳万千川流,而更见辽阔广博;崇山峭壁,不求寸植之被,却益见刚毅挺拔。 那是中文大学环山抱海、志比天高的恢宏气度,更是沈教授任内励精为治、树蕙滋兰的庄严承诺。

沈教授悬壶济世,术精岐黄,医学科研,层楼独上,他率先发明以内视镜治疗溃疡出血,厘清幽门螺旋菌与胃溃疡之关系,治愈顽疾,造福苍生。及后,他带领亚洲多国开展大肠癌筛查研究,于普查指标之确立、 致命肠癌之防御,贡献卓越,美国防癌基金会为此授予桂冠奖。2003 年,全港非典肺炎爆发,民生困苦;沙士炼狱,遍地哀鸿。沈教授身先士卒,恫瘝在抱,夙夜匪懈,战胜恶疾,《时代周刊》称许为「亚洲英雄」。桂冠学人,杏林推尊;沙士英雄,全国赞颂;沈祖尧教授于 2010 年7月获委任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七任校长,至 2017年12月卸任。任内关怀师生,推动科研,重视教育,多所建树。

沈教授任内佳绩,包括2012年领导专责小组,统筹大学学制三改四之过渡安排,俾四年制本科课程顺利实施,无缝衔接。新四年制课程强调跨越学科知识,拓展海外交流,莘莘学子,同蒙恩泽。2014年,沈教授创立中大医院,为本港首间非牟利私营医院,并作为大学临床研究、 医护培训的教研基地,全面提升中大医学院的教研水平。

2010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2017年,成立全港首个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由2010/11至2017/18年度,因应全球发展与社会需要,推出崭新本科课程超过二十项,涵盖性别研究、数学与信息工程学、运动科学、幼儿教育、生物医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地球与环境科学、中国研究、环球经济与金融等,学科发展,与时并进。沈教授任内,多所研究所相继成立,包括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深圳研究院、天石机器人研究所等,研究范围遍及环境、医学、科技,多元发展,兼收并蓄。2014年在中外教育合作框架下, 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延伸中大的办学理念与学术体制,为深圳、珠三角以至全国市民,提供优质大学教育。

沈教授任内致力推动教研发展,革故鼎新,建树良多。然而,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坚拒盲目竞逐大学排名,尝言:「只要把我们最好的精力,人才和资源投放在研究和教学上,排名就不应该差到哪里去。」诚然,兴办大学,贵在诚明,不在排名争先;学科设立, 因应社会所需,而不当以排名为虑。明德自馨,新民存诚;沈教授任内不以大学排名自我贬损,拒绝同侪之间恶性竞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与世无争,独树一帜。然而,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江山都上心; 沈教授爱以书法自广,以跑步自娱。「早上六点起床, 从科学园跑往大埔,没甚么人,很宁静,是沉思的好机会。」

沈教授重视科研,更重视人文传统价值,期望大学教育「保存人文精神、培养创新和批判思维,造就世界公民。」任内身体力行,2011年推出「I•CARE博群计划」,以「博思明志,群育新民」为号,为无数中大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和服务社会的机会,俾能拓展学术视野,练就广阔胸襟,提升世界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培养文化审美能力。他更多次走下台阶,与万千学生席地而坐,分享处世之道,「耐心聆听,包容别人。」并援引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劝勉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异见纷纭,时有真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告别中大校园,沈教授转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及高级副校长,于医学教研上,再上征途。 芳草萋萋,临别依依,沈教授面书上辞别故旧:「他日我们在香港某处缓跑径偶遇,大家也不必惊讶,因为我会常常回来。」

那该是一个春阳和煦的清晨,朝霞初绽,晨曦初现, 吐露港畔,科学园外,一袭高长的身影迎风而过,他身旁那连绵的山岭上,两座水塔巍然耸立,遥见故知,揖礼相敬。春雨有情,润物无声;芳草有知,岂能无语?主席阁下,今天让我们共同表扬沈教授多年来对中大所作出的卓越建树与无私奉献,本人谨恭请主席阁下颁授荣誉法学博士衔予沈祖尧教授。

 

此赞辞由何志华教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