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80届大会 (2016)Joseph Eugene STIGLITZ 教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
不少人都有社会良知。他们往往在年少时,或受父母影响,或从外界意识到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随着他们日渐长大,他们可能会继续思考这些不平等现象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但大部分人都不会付诸实际行动改善这些问题。又有一小部分社运分子会透过政治或某些理念倡议进行抗争,但行动却往往缺乏理论基础。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就着社会不平等现象建立具影响力,且富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再进而付诸实践,推动社会平等。
Joseph Stiglitz在印第安纳州加里出生及成长,加里邻近芝加哥,同为钢铁业城市。其父亲在晚年时极力提倡公民权利,但其母系家庭则为新政民主党支持者,拥护罗斯福总统,因此这个家庭经常就政治议题激烈辩论。他们居住的社区充斥着贫穷、失业和社会歧视,这些都是Joseph Stiglitz就读的公立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为少年Joseph Stiglitz提供了很多辩论的议题,令他对辩论产生兴趣,同时成为校内出色的辩论员。
Joseph Stiglitz其后到美国顶尖博雅教育学院安默斯特学院就读,该校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和宏观历史视野,对他日后发展出其全球化理论有莫大帮助。当下,他并定下两大长远的工作目标:其一是经济,特别是经济政策和市场理论方面的工作;其二是政治,争取民权运动,他以时任学生会主席一职推动社会变革。
但直至Joseph Stiglitz入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后,他才成为一名专业的经济学家。他曾师承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名师,其中一位Paul Samuelson教授更是他的同乡,曾推举Joseph Stiglitz为印第安纳州加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在政治经济学上,主张干预政策,相较芝加哥大学,更接近英国剑桥。其时,Joseph Stiglitz与他的同窗正着迷于经济增长理论。一九六五年,Joseph Stiglitz获富布赖特奖学金往剑桥大学修读一年。期间,他套用以往描述动态经济增长的工具,分析收入不均。充分就业的完全竞争均衡必能达致的标准市场经济模式,对富裕郊区的居民来说,是可信的。但出身自加里的Joseph Stiglitz明白到这个模式并不能解释一直存在的歧视问题,亦不能解释为何随着时间和不同世代,所发生不能预知的冲击总是重覆发生,并造成持续的负面后果,如失业问题。不平等现象的成因和后果一直是他最关注的范畴,他当时已建立一个完善机制去阐释相关现象。
回到麻省理工学院一年后,Stiglitz教授便到耶鲁大学就经济学中的不确定定论展开研究,而此项研究又诱使他思索资讯经济学,尤其是不完全的市场资讯。在市场经济的结构中,资讯不对称或不平等会限制及扰乱企业或个人作出理性选择,这往往造成垄断性竞争和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当以上强而有力的理论于七十、八十及九十年代逐渐发展成熟之时,Stiglitz教授亦分别在耶鲁大学、史丹福大学、牛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一九七九年,他获颁发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是美国经济学会颁授予四十岁以下,在经济学上有超卓贡献的经济学家。自二零零零年起,Stiglitz教授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然而,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并未能满足他在政治方面的抱负。一九九三年,他迁往华盛顿并加入克林顿政府,最终成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及内阁阁员。他更成为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席作者,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并有份参与克林顿政府中一切和经济有关的政策,从起草有毒废物新法规到制定贸易及安保的政策。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开拓新经济哲学「第三条道路」,指出政府在修正市场限制中的角色虽然重要,但却有所局限。
一九九七年,Stiglitz教授获委任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总裁。此时,他对消灭贫穷的理论与实践终于得以放诸世界舞台上:他对世银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洲、以及亚洲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模式、政策和做法表达异议,又协助一些中央计划经济转型至市场经济的经济体。
在世界银行任职三年后,Stiglitz教授重返学术界,多年来累积的政策和实战经验,令他具备更坚实的力量,改变外界对国际发展和不平等的态度。二零零一年,他凭藉资讯不对称市场分析,与A. Michael Spence和George A. Akerlof一同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令他如虎添翼,进一步推动改革。另外,Stiglitz教授曾获多个重要学术奖誉,亦是多个顶尖学术机构的成员,获得诺贝尔奖更意味着顶尖学术荣誉能够与卓越的实务经验相辅相成,实践社会变革。受Stiglitz教授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理论成为了政策分析员和理论家的标准工具。Stiglitz教授在发展经济学及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及货币理论、产业组织及农村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及财富分配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过去十五年,不少他为普罗大众撰写的得奖着作都成为全球畅销书籍。他在二零零二年出版的《全球化的许诺与失落》,获翻译成三十五种语言,而二零零八年出版的《三万亿美元的战争》,则重塑了争论伊拉克战争的成本。Stiglitz教授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之经济表现与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的高级别专家组的联席主席。此外,他亦是一九九五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的主要作者,因而亦分享了二零零七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二零一一年,Stiglitz教授获《时代》选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事实上,甚少人能够在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同时,能够对政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Stiglitz教授对全球的经济理论和社会变化作出别树一帜和卓越的贡献。本人谨恭请校长阁下颁授予Joseph Eugene Stiglitz教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