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內容開始

白春禮教授

第79屆大會 (2015)

白春禮教授

榮譽理學博士


讚辭:

見微而知著,開拓納米的大千世界;致力於科研,締造大國的科學春天。

白春禮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納米科技專家,是中國掃描隧道顯微學之先行者。在其領導下,中國成功研製出第一台計算機控制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第一台低溫STM、第一台超高真空STM、第一台鐳射原子力顯微鏡和第一台彈道電子發射顯微鏡。這麼多的「第一」使他在一九九七年正當盛年時便當選中國科學院(中科院)院士,二零一一年升任中科院院長,並榮膺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俄羅斯科學院等十餘個國家科學院及工程院的院士榮銜。二零一二年因其在納米科技方面的傑出貢獻,白春禮教授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也是首位中國科學家擔任此職。

白春禮先生,是滿族人,一九五三年生於遼寧丹東。自幼在白山黑水之間翱翔,孕育出恢宏遠大的志向,又深受家庭影響,酷愛讀書。在青年時代,他上過山,下過鄉,在天蒼蒼野茫茫的內蒙古大草原接受身體和意志的鍛煉。文革後期,他考上北京大學,就讀於化學系,一九七八年畢業,旋即開啟了他的中科院生涯。他以出色的成績及傑出的研究成果,分別於一九八一年及一九八五年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後他遠赴美國深造,在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一九八七年歸國後,白先生逐漸成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科研骨幹,歷任掃描隧道顯微鏡實驗室主任及副所長;一九九一年應日本東北大學之邀擔任金屬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一九九四年,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一九九五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的傑出青年學者獎;一九九六年即出任中科院副院長;二零零一年獲國際化學協會頒發國際獎章;二零一零年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頒發的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發展貢獻獎章,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白春禮教授長期致力於高分子催化劑、有機化合物、分子力學和導電高聚物方面的研究,之後又對掃描隧道顯微學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著作等身,出版了中英文專著十二部,發表論文數百篇,獲得國家專利眾多。他探索大分子、超分子、分子納米結構,以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本質,使複雜化學體系的研究更為系統,也更為有效地揭示組成、結構、功能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得納米技術不斷得到突破,提高人類二十一世紀的生活質量,並引領著中國科研將來的發展方向。我們低頭看的手機,功能是不是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美觀實用?我們每天開的汽車,油耗是不是越來越低,越來越綠色環保?這些都與納米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離不開白春禮教授等優秀科學家的開創性努力。

白教授還是綠色化學的倡導者,發展科技的春天。他主張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不再產生廢物,不再處理廢物。作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他致力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科研人員和科學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對這些國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切關注和研究。他所提出的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不僅著眼於院屬研究所的分類改革,更致力於調整優化全中國的科研布局,在生態文明建設、城鎮化、三農問題等重點領域開展研究,努力打造高端科技智庫,奠定中國在未來發展的科技基礎。白春禮教授並促進香港與內地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他所率領的中科院與香港中華科學與社會協進會緊密合作,致力於把香港和內地的科學成就向世界推廣。

白教授促成香港中文大學與中科院多項研究合作及交流項目。雙方已共建十所聯合實驗室,研究範疇包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生物資源、中藥全球化、合成化學、藥用植物學、材料科學,以至最新合作的生物社會心理學。同時,中科院亦大力支持推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訪校計劃」,至今已有超過四十位中科院院士到訪中大。

為了表揚白春禮教授在中國科技進步方面所做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多年來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卓越成就,本人謹恭請校長閣下頒授予白春禮教授榮譽理學博士銜。

此讚辭由梁元生教授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