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内容开始

白春礼教授

第79届大会 (2015)

白春礼教授

荣誉理学博士


赞辞:

见微而知着,开拓纳米的大千世界;致力于科研,缔造大国的科学春天。

白春礼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纳米科技专家,是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之先行者。在其领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控制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第一台低温STM、第一台超高真空STM、第一台镭射原子力显微镜和第一台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这么多的「第一」使他在一九九七年正当盛年时便当选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院士,二零一一年升任中科院院长,并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等十余个国家科学院及工程院的院士荣衔。二零一二年因其在纳米科技方面的杰出贡献,白春礼教授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也是首位中国科学家担任此职。

白春礼先生,是满族人,一九五三年生于辽宁丹东。自幼在白山黑水之间翱翔,孕育出恢宏远大的志向,又深受家庭影响,酷爱读书。在青年时代,他上过山,下过乡,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接受身体和意志的锻炼。文革后期,他考上北京大学,就读于化学系,一九七八年毕业,旋即开启了他的中科院生涯。他以出色的成绩及杰出的研究成果,分别于一九八一年及一九八五年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其后他远赴美国深造,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一九八七年归国后,白先生逐渐成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科研骨干,历任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室主任及副所长;一九九一年应日本东北大学之邀担任金属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一九九四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一九九五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一九九六年即出任中科院副院长;二零零一年获国际化学协会颁发国际奖章;二零一零年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的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白春礼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催化剂、有机化合物、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方面的研究,之后又对扫描隧道显微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着作等身,出版了中英文专着十二部,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得国家专利众多。他探索大分子、超分子、分子纳米结构,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使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更为系统,也更为有效地揭示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纳米技术不断得到突破,提高人类二十一世纪的生活质量,并引领着中国科研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低头看的手机,功能是不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观实用?我们每天开的汽车,油耗是不是越来越低,越来越绿色环保?这些都与纳米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离不开白春礼教授等优秀科学家的开创性努力。

白教授还是绿色化学的倡导者,发展科技的春天。他主张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他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和科学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对这些国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切关注和研究。他所提出的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不仅着眼于院属研究所的分类改革,更致力于调整优化全中国的科研布局,在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三农问题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努力打造高端科技智库,奠定中国在未来发展的科技基础。白春礼教授并促进香港与内地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他所率领的中科院与香港中华科学与社会协进会紧密合作,致力于把香港和内地的科学成就向世界推广。

白教授促成香港中文大学与中科院多项研究合作及交流项目。双方已共建十所联合实验室,研究范畴包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资源、中药全球化、合成化学、药用植物学、材料科学,以至最新合作的生物社会心理学。同时,中科院亦大力支持推动「中国科学院院士访校计划」,至今已有超过四十位中科院院士到访中大。

为了表扬白春礼教授在中国科技进步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他多年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卓越成就,本人谨恭请校长阁下颁授予白春礼教授荣誉理学博士衔。

此赞辞由梁元生教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