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66届大会 (2009)伍步高博士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
香港的高等教育,近年来有长足的进展,其成就不但胜过许多城巿,也超越了许多国家;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在短短的四十五年内所展现的气象,尤其令人瞩目。
香港只是一个城巿,不是一个国家,面积只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七百万,在高等教育的领域有如此骄人-甚至惊人-的成就,大致有三个因素:大学师生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各方善长的捐献。以剧院的成功演出为喻,大学师生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是台前活动,是观众目光的焦点所在;各方善长的捐献是幕后善举,常在观众目光外完成。然而,幕后善举和台前活动一样,对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有今日的地位,各界善长多年来的捐献,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中文大学要表扬的伍步高博士,正是这样杰出的一位善长。
伍步高博士是香港着名的慈善家、企业家,于一九七八年加入永隆银行,同年获委任为常务董事,一九八二年当选为董事长,一直担任永隆银行董事长兼常务董事至二零零八年。伍博士在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和新布朗斯维克大学毕业,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他曾获多项殊荣:一九八九年获母校新布朗斯维克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七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委任为客座研究教授,二零零五年获母校蒙特爱立森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二零零八年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为香港银行学会资深会士、香港加拿大商会董事局成员及华商会所名誉会友。
伍博士热心社会服务,在香港和加拿大均担任不少公职,尤其关心教育事业,于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六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及谘议会司库,曾任岭南学院校董和岭南大学谘议会成员,并于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八年任税务委员会委员。此外,伍博士曾任永隆银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现为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秘书。
提到永隆银行,不能不提伍步高博士的父亲伍宜孙博士。伍宜孙博士是永隆银行的创办人,也是香港金融界的中流砥柱,直接参与并见证了香港银行业的发展。永隆银行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香港文咸东街三十七号开业,资本总额为港币四万四千五百元,经营找换、汇兑、存款、各埠来往、代客买卖股票、黄金及国内公债等业务,成绩按年递增。一九七三年,位于德辅道中连贯干诺道中的总行新大厦落成。其后多年,分行在各地纷纷成立;到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银行的资产总值增至港币九百三十亿元;也就是说,七十四年内,资产总值增加了两百多万倍。从永隆银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伍宜孙博士及其家族的企业家气魄。二零零八年,也就是永隆银行成立七十五周年,永隆的分行已增至四十二家,职员总数超过一千六百人,提供全面银行服务。伍宜孙博士,不但是卓越的企业家、银行家,对香港的经济、金融有钜大贡献,也是有名的慈善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多年来一直回馈社会,关怀社群,在慈善界嘉名远播。
伍宜孙博士的哲嗣伍步高博士,继承了父亲关心桑梓、造福社会的崇高精神,多年来也积极捐赀助学,希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伍博士任永隆银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和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秘书期间,一直劳力劳心,表现了罕有的奉献精神,透过基金会捐助本港和内地不少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建树良多。一九九五年,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慷慨捐赀,重建佛山巿顺德区伍仲佩纪念医院。该医院获基金会捐献后,成为顺德区唯一以精神医学为主的专科医院,也是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二零零六年,伍步高博士和家人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的研究生设立「伍宜孙奖学金」,以支持该院的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伍博士家族和基金会对教育和社区建设计划贡献杰出,深受社会各界尊崇。
此外,伍步高博士、其父亲伍宜孙博士及家族成员多次捐赀,支持香港中文大学和本港其他高等教育院校的发展,贡献卓着。早于一九七三年,伍宜孙博士昆仲已经慷慨解囊,设立「永隆银行发扬中国文化基金」,资助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和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中英翻译期刊《译丛》。《译丛》由高克毅先生和宋淇先生创刊,多年来发表中英译界中出色的译作,译者来自香港、台湾、内地、海外,其中不乏硕学、名家;所译作品遍及古今,包罗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对翻译界、汉学界影响深远。今日,跨文化研究、跨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主流。在主流滥觞前,香港中文大学远瞩高瞻,获「永隆银行发扬中国文化基金」支持,创办高质量的期刊《译丛》,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居先河地位,伍步高博士、伍宜孙博士以至伍氏家族实在功不可没,值得翻译界、汉学界以至整个文化界敬仰。
三十多年来,伍步高博士与家人以及基金会对中大的学术发展一直惠予支持,尤重视医学研究。二零零七年,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秉承伍宜孙博士伉俪弘德育才的崇高理想,捐赠钜款,俾中大成立伍宜孙书院,对中大贡献至钜。
为了表扬伍步高博士对香港高等教育,尤其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卓越贡献,本人谨恭请主席先生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衔予伍步高博士。
此赞辞由黄国彬教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