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內容開始

陳樂宗博士

第68屆大會 (2010)

陳樂宗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讚辭:

「傳統是文化內涵的容器,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尊重傳統並不等於守舊,反動也不等於攔阻創新。根植於傳統反而令人更能詮釋其人生的何去何從,也能讓人更有信心面對不穩定的未來。」此名言雋語,出諸於誰之口?他就是陳樂宗博士。

陳樂宗博士是香港傑出的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社會領袖之楷範,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典型。

陳博士祖籍廣東順德,一九五一年生於香港,父親陳曾熙是香港恆隆公司的創辦人。陳樂宗博士在香港完成小學及中學教育,之後赴美國升學,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再到哈佛大學深造,獲得理科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其後,陳博士在哈佛醫學院任病理學研究員,長期從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陳博士對科研、學術猶未忘情,在推動醫學發展及其他科技學術研究方面,不遺餘力。他現在是北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並且擔任洛杉磯加州大學、哈佛大學,以及上海復旦大學等多間高等學府的學術顧問和委員會成員。

陳博士除了關心科技和學術發展,亦積極參與投資業務,是少數可以同時兼顧學術與風險投資的企業家。陳博士自一九八六年起出任恆隆集團董事,又與乃兄陳啓宗博士攜手創立全球化的投資集團晨興集團,在世界各地皆有晨興的投資業務。陳博士高瞻遠矚,在上世紀末是第一代投資於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風險投資者,也是近年在中國投資於生物技術產業的先驅,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股動力。此外,陳博士現仍擔任中、英、美多所生物技術公司的董事,對新藥開發貢獻良多。

一九九六年,陳氏昆仲創立晨興基金會,由陳樂宗博士擔任理事,積極推動慈善事業和捐助教育科研工作。在中國內地,晨興基金會協助安徽省黃山地區創立雅禮協會教學計劃,讓農村的學生能夠直接受益於優秀的外籍老師,又資助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每年開辦生命科學暑期課程,旨在鼓勵青年學子攻讀博士課程,從事科研。基金會並在一九九六年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由一九九八年起資助三年一屆的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此外,基金會又創辦晨興音樂橋計劃,發掘及培育中國青年音樂家,以及促進國際間的音樂及文化交流。此外,晨興基金會亦多年資助,保護及修復中國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古跡。在學術科研方面,基金會更多次捐助中外多所大學發展教育和研究,如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等。由資助科研學術,到山區助學及文化保育,陳博士兄弟和晨興基金會所做的各項公益善舉,跨越國族邊界,惠及全國、福澤全球,胸懷廣闊,難能可貴。

二零零四年,陳樂宗博士與胞兄陳啓宗博士又成立晨興教育基金,在香港助學興學,對本地高等教育作出重要的貢獻。二零零六年基金會慷慨捐贈香港中文大學巨款,成立一所可以容納三百學生的新書院——晨興書院,以「博學、進德、濟民」為院訓,鼓勵青年努力學習、持續進修、開拓視野、放眼全球,兼且注重品德、堅持理想、有為有守,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公共事務,以知識、熱情和誠意服務社會人群。陳樂宗博士信仰基督教,其生平是基督教「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精神之典範;晨興書院之教育理念,與基督教之金律,可謂同出一轍。晨興書院請到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莫理斯教授出任創院院長,今年秋季首批學生已經入學,透過全宿共膳、師生常聚的溫馨校園生活和親切的師生交流,實踐晨興的博學、進德、濟民之教育理想。

陳博士於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七年期間出任中文大學校董,並由二零零四年起至今出任中大數學科學研究所諮詢委員會委員,由二零零六年起任中大晨興書院籌劃委員會委員,現任晨興書院院監會成員,對中大教育和書院發展,貢獻至大。

陳博士面向國際、胸懷祖國、關懷學術、重視教育,對文化保育和道德價值存著深情,對培育青年學子有濃厚的使命感和遠大的目光、理想。進德修業,學以濟世,是陳博士對後輩的期望,同時也是其自身的寫照。

主席先生,為了表揚陳樂宗博士在科研和教育界的成就,為了表揚其對中國文化以及本地社會作出的建樹,以及其在中文大學成立晨興書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謹恭請主席先生頒授予陳樂宗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銜。

 

此讚辭由梁元生教授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