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ontent Pane
Congregation
小字型 normal text size 大字型
主内容开始

莫庆尧博士

第68届大会 (2010)

莫庆尧博士

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赞辞: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诗篇92:12)莫庆尧博士于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六日辞世。莫博士一生慷慨行善,必将奕世流芳,而他珍爱的瑰宝,亦将继续发扬光大。

莫博士和他的先祖一样,十分珍视中国艺术精品。不到两星期前,澳洲悉尼的新南威尔斯美术馆举办一场以莫庆尧博士命名的讲座,以国语讲解秦始皇陵的设计概念。另一个以莫博士命名的讲座系列,今年五月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由时任中大校长的刘遵义教授主持首场讲座。这系列将持续数年,在世界知名的学术中心介绍有关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研究。

术精岐黄的莫博士,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捐助多个医学教授席,以「鼓励医学教育、研究和发展」。今天就职的现任校长沈祖尧,即为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

莫博士是虔诚基督徒,名字与多个推动基督教教育的机构和计划联系在一起。在香港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该校的宗旨是「见证主爱,实践基督服务精神」,以及「推行全人教育,知识与品格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的终身学习能力。」莫博士所尊崇的理想,孕育陶铸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莫庆尧精神长存在他们身上,也永存于为他延续事业的挚爱妻子和家人心中。

莫博士出身显赫世家,家族买办事业可上溯四代,远至十九世纪初香港开埠初期。他继承了父亲莫干生和先祖怀抱社群之志。莫博士就读圣士提反书院,十六岁获颁英皇爱德华七世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医学院。时维一九三九年,莫博士学业因兵燹而中辍,其后在中国完成学业,一九四六年返回香港,在玛丽医院工作,邂逅妻子黄凤仪女士。莫博士获颁香港防卫奖章及辅助医疗服务章,以嘉许他战时之贡献。

莫博士远赴英国深造并行医,一九五一年获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选为院士。返回香港后,加入政府医务署署任内科专家,并担任玛丽医院和九龙医院顾问医生,又身兼荔枝角医院医务总监、香港大学荣誉讲师和东华医院荣誉顾问,亦是《香港中华医学会医刊》总编辑。莫博士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九三年在香港私人执业四十载,功着杏林,先后获授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一九七一年),以及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内科)(一九九三年)。

莫博士乐善好施,赞助多项计划。莫博士伉俪资助成立东华三院莫黄凤仪安老院,安老院位于沙田,以莫夫人芳名命名。二人亦慷慨捐助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为香港圣公会明华神学院兴建莫庆尧楼,并资助柬埔寨一所圣经学院设立莫庆尧图书馆。二零零九年,莫博士慷慨资助保良局莫庆尧育婴园重新装修和更新设备。他对基督教事业的捐助,遍及中国、柬埔寨、加拿大和澳洲。

莫博士亦慷慨捐助母校香港大学。一九七二年为医科学生设立莫庆尧奖学金;曾出任香港大学校友会副主席及主席,并于二零零七年成立「莫庆尧杰出客座教授席」及「莫庆尧基金教授席(胸肺内科)」。首位莫庆尧基金教授(胸肺内科)是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呼吸科医学讲座教授林华杰。香港大学于二零零九年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予莫庆尧博士,以表扬他「对香港医学界及学术界的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也蒙受膏泽,莫博士慷慨赞助本校成立两个莫庆尧教授席,支持在专门范畴出类拔萃的医学院教授。除沈祖尧教授外,另一位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为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的黄家星教授。这些慷慨捐赠,对中大的教学、研究和学术发展贡献殊大。

莫博士雅好搜藏中国艺术文物,香港中文大学也得其沾润。莫氏家族珍藏,包括莫博士之父莫干生、两子莫华钊和莫华升的藏品,是香港最重要珍藏之一。二零零八年,中大文物馆举办「澄怀古今:莫家三代珍藏」展览,中大师生有幸一窥堂奥。展出的古代青铜器、明清瓷器、文房珍玩、家具玉雕和传统山水书画,琳琅满目,参观者莫不击节称赏。是次展览,亦大有助于中国艺术文物的研究与推广。

主席先生,本人恭请阁下追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予已故良医、慈善家和中国艺术收藏家莫庆尧博士。

 

本译文之原文由David Parker教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