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70屆大會 (2011)李和聲先生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
李和聲先生,浙江寧波人,香港金融界翹楚,輩分與名望俱高。一九二八年出生於上海,一九五零年移居香港,並加入上海金融界前輩在香港成立的順隆行。一九五八年,順隆行的東主去世,後人無意接掌,李和聲先生和幾位同事合資,把生意頂讓過來,銳意經營,從早期的黃金買賣擴展至證券、期貨、金銀和外匯交易,業務不斷拓展,成為極具規模的本地金融集團。李先生現任大唐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及大唐投資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金銀業貿易場顧問、證券商協會有限公司永遠名譽顧問、曾出任現名香港證券業協會的香港證券經紀業協會名譽顧問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之創會理事,大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生歷程,順逆參差,成敗往往視乎個人努力。李和聲先生出身富裕,因戰亂而家道中落,身為長子,十四歲便要賺錢養家,在上海一家大銀號當練習生。李先生辦事勤快可靠,而且記性極好,數目分明,甚得東主賞識,後來更助他自立門戶。但時局動蕩,李先生最後不得已放棄已具規模的生意,來到香港,從頭開始,逐步建立事業,以「寧人負我,毋我負人」的作風,誠信待人,贏得客戶和同業的口碑。一九八七年十月,全球股災爆發,香港亦難幸免,股市停市四天,全球各大銀行拒絕借貸,資金周轉如陷泥淖。當時順隆的客戶拖欠了數額驚人的鉅款,順隆卻有龐大債務到期償還。公司召開緊急會議,股東都覺得大局如此,已無力回天。李和聲先生力排眾議,堅持商譽無價,要繳的款項必須清付,客戶不過一時不便,所拖欠的可以商量,於是不惜獨力承擔,傾盡所有,把手上的股票低價賣掉,連兒女的自住物業也按予銀行,最後在朋友的義助之下,終於渡過難關。李和聲先生到今天仍然覺得八七年的一役是他一生最大的考驗,亦無悔當年的決定;金錢是損失了,卻不負誠信二字。
李和聲先生從事金融業七十年,閱盡風雲,歷遍興衰,一切洞明於胸,閒時極重陶冶性情,和夫人熱愛京劇,既看戲,亦唱戲,是知名票友,曾在國內和香港多次公開演出。李先生擅唱花臉,把著名凈角裘盛戎的醇厚唱腔模仿得維妙維肖,也拉得一手好京胡,行雲流水,造詣精湛。李先生弘揚京劇不遺餘力,於一九九四年贊助成立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並積極安排該團在國內和港澳台演出。李先生為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名譽理事與梅蘭芳京劇藝術基金會名譽會長,於一九九五年獲國家文化部頒發金菊獎,以表彰他對振興京劇的重大貢獻。
李和聲先生熱心公共與社會服務,曾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和第二屆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委員,是上海總會永遠名譽會長和榮譽創會會長、香港蘇浙滬同鄉會會董、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寧波同鄉會名譽會長、勤+緣慈善基金董事、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政府金融顧問,並獲頒天津市榮譽市民榮銜。李先生曾捐資浙江大學成立李和聲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出任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復旦大學校董、上海同濟大學榮譽常務校務委員,積極參與推動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
多年來,李和聲先生鼎力支持中文大學,於一九九三年即與上海總會其他理事合資捐助中大成立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一九九七年更應邀出任中大逸夫書院校董,同年捐款予書院成立李和聲自學資源中心,二零零七年再捐款把中心改建為李和聲香港歷史資源中心,二零零八年起出任逸夫書院校董會第一副主席。李先生自一九九九年起即任中文大學校董,二零零四年起任中大校董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對中大的發展功勞顯著。李先生對中大的內地學生眷顧有加,促成專為內地生而設的「家在香江」計劃和中大內地本科生聯合會,並協助成立「旭日工程」大學畢業生內地就業計劃。二零零五年,李先生獲中大頒授榮譽院士銜,以表彰他對社會及大學的卓越貢獻。二零零七年,李先生弟弟李和鑫博士為表揚兄長對社會公益和教育的貢獻,慷慨捐款予中大成立新書院,錫名和聲書院;李和聲先生亦應允出任新書院籌劃委員會委員。李先生恆以少時失學為憾,故此非常重視教育,相信教育能為社會和國家培育人材;社會要進步,國家要富強,首先必須提高教育素質。「禮惟崇德,樂以和聲」。李和聲先生溫恭謙厚,人情練達,一如其名。李先生是傑出的企業家,也是財經界和社會領袖,熱愛藝術,熱心教育,對中文大學情誼深厚。謹恭請監督閣下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銜予李和聲先生。
此讚辭由黃國彬教授撰寫